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(以下简称《目录》)拟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,新增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职业病,直击制造业工人、医疗卫生人员、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的职业健康“痛点”。
这些“职业病”的认定有哪些标准?适用于哪些领域?认定后会得到哪些保障?5月13日,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、主任医师聂云峰进行解析。
“鼠标手”纳入职业病
不久前,从事IT行业的李军(化名)感觉自己手痛得厉害,一用鼠标手指头就像触电一样,麻麻的感觉很难受,严重影响工作。对此他苦恼不已,来到医院检查,被确诊为腕管综合征,也就是俗称的“鼠标手”。
《目录》明确,从8月1日起,“鼠标手”将纳入职业病。聂云峰表示,“鼠标手”认定为职业病,还需要遵循具体的“认定标准”,确定“职业性腕管综合征、腕部重复作业和腕部用力作业”的术语和定义,并规定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原则,强调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发生与劳动者作业姿势、用力情况、作业动作及重复频率、作业时间等有关,强调做好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性。
对于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判定指标,患者腕部要有长时间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职业史,同时具备手、腕部临床表现、特殊检查阳性体征及客观检查指标异常。
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要有“三联征”
对于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,“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”也有明确。
聂云峰表示,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原则,强调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与职业特征、参与职业活动的性质有关,强调做好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性。
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判定指标,强调需同时具备突发事件处置经历、“三联征”症状、严重功能损害,并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类似疾病。
新规适用于哪些领域
根据新规明确,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(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)。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(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、医疗卫生人员、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)。
认定后会得到哪些保障
聂云峰表示,一旦劳动者被认定为法定职业病,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、康复和定期检查;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,应当调离原岗位,并妥善安置。
职业病病人的诊疗、康复费用,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,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。劳动者被诊断为职业病,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,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。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,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。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,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医疗保障、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。
观点:条件成熟后可能扩大到其他职业人群
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,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的设置,是《目录》的一个较大突破。我国以往职业病目录均以生理性、器质性疾病为重点,对职业活动引发的精神性、心理性伤害考虑不足,但劳动者这方面的风险同样存在并日益突出。
这一职业病类别的设置,将使劳动者身心健康保护更加全面。同时,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的腕管综合征,也就是俗称的“鼠标手”,尽管有人群限制,但也是对多年来社会公众期待的回应,未来条件成熟后有可能扩大到其他职业人群。
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李聪玲
微信改版了
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
拜托大家把三湘都市报“设为星标”
让我们的缘分更深一点
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问财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enmeizan.com/6212.html